相信隨著主題教育專項整治的持續加壓,“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將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的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納入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內容,深化學習教育,抓好自查評估,認真整改規范,加強督促指導,從嚴從實抓好整治工作。
近年來,關于“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的討論很多,主要是指某些領導干部懷著個人目的,為標榜政績,不顧群眾需要和發展實際,利用職權而搞出的勞民傷財、虛有其表的工程。如地方比拼建設地標建筑,貧困區縣大肆建設文化劇院、大廣場,遠離城區的地方修建大型圖書館,反復翻新臨街外墻裝飾,其他內部墻面經年不檢修,這樣的怪象屢見不鮮。“面子工程”如今已成為官員浮夸作秀、沽名釣譽的代名詞,為百姓深惡痛絕。國家為民生工程投入了大量資金,不僅沒有實現改善民生、增進福祉,反而成為了工程建設的“塌陷”地區。
“面子工程”出現的原因很多,究其病根,在于部分干部的思維和觀念存在問題。面子工程源于官本位思想嚴重,過度看重烏紗帽。以官為貴、以官為尊、以官為本的價值取向促使某些干部工作以升官為根本目的,唯上是從,凡是能夠凸顯政績功勞的工程都要大力推行,忽略漠視當地實際和百姓需求。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
“面子工程”源于為民宗旨淡化,好大喜功。某些干部急功近利,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拋之腦后,熱衷于搞表面文章,只干見效快、易顯露成績的工作。尤其是近幾年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某些干部更是盲目貪大求新求快,做事的出發點不是為民做成事、做好事,而是如何凸顯功勞,做足表面功夫,以便“更上一層樓”。
“面子工程”不僅勞民傷財,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污濁官場生態,也會讓浮夸、作假的社會風氣盛行,疏遠黨和人民的關系,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還可能導致地方錯失開放發展的良機,影響地方經濟。值此主題教育之際,整治面子工程正當其時。
整治“面子工程”,應當加強宗旨教育。為民宗旨是每個黨員干部的根本遵循,應在日常工作中積極踐行。面子工程的屢屢“建功”,這側面反映出部分領導干部日常中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錯誤,對黨的理論學習不夠,對權力來自誰,為了誰的認識不清。唯有警鐘長鳴,思想教育、作風建設常抓不懈,才能真正把民生保障做牢做實。
整治“面子工程”,需要改革干部評價體系。部分地區仍奉行以GDP為核心的片面發展觀,這種觀念極易造成干部政績觀扭曲。調整干部評價指標,減少“務虛的”“不接地氣”的督查考核,減少短期政績評價,增加民生工程利用率、改善率的評價,有利于基層干部擯棄形式主義,真抓實干。
整治“面子工程”,需要因地制宜,擯棄“一刀切”政策。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百姓需求不一致,不考慮因地制宜、市場和經濟發展規律,罔顧群眾訴求,執行一刀切政策,會嚴重挫傷基層干部的干事積極性,造成“假大空”風氣盛行。
如何根本整治“面子工程”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但相信隨著主題教育專項整治的持續加壓,“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將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