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耿學清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而告結束。”1935年11月的一個漫天飄雪的日子,毛澤東在陜西甘泉象鼻子灣,精辟地為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作了注釋,并被后世廣為傳頌。
“毛主席就站在那里對紅軍將士們即興宣講。”8月的陜西省甘泉縣烈日如火,象鼻子灣村的賈生貴指著“中央紅軍和西北紅軍會師地”紀念碑后的土坡朗聲說道。他今年已經83歲,但是講起那段爺爺賈有旺的親身經歷依然條分縷析、鏗鏘有力。
象鼻子灣村因洛河穿過村旁一個形似大象鼻子的山頭而得名。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經過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進入西北蘇區。當年11月6日,毛澤東率領紅一軍團抵達甘泉象鼻子灣,與徐海東率領的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
會師前,為了給中央紅軍創造進入陜北的條件,紅十五軍團連續發起了勞山戰役和榆林橋戰役。
1935年9月,蔣介石成立了“西北剿共總司令部”,親自任總司令,坐鎮西安,掀起第三次反革命“圍剿”。18日,紅二十五軍與陜北紅軍會師成立了紅十五軍團,19日,研究制定了反“圍剿”的作戰計劃,指揮部決定,先打南線對我軍團威脅較大的東北軍。在戰術上采取“圍城打援”的辦法,派少量部隊包圍并佯攻甘泉縣城,引誘膚施守敵出援,在延安和甘泉之間的勞山一帶殲敵援軍。
經過6個多小時的浴血奮戰,紅十五軍團取得了全勝,整個戰役共殲敵3700人。
1個月后,受勞山戰役打擊的國民黨東北軍第67軍企圖逐步縮小蘇區,消滅紅軍。
1935年10月20日,國民黨軍派第107師619團團長高福源率619團、620團一個加強營進駐榆林橋,提前構筑工事,以控制要地,溝通南北防線。24日晚,紅十五軍團第75、78、81師和鄜縣游擊隊進入榆林橋后山隱蔽。25日凌晨,紅軍發起總攻,敵軍憑借工事抵抗,激戰到天明。在紅軍猛烈攻擊下,敵軍大部分被殲滅,余部逃進榆林橋村,負隅頑抗。紅軍隨即圍攻榆林橋村。經過艱苦戰斗,下午4點,戰役勝利結束。
紅十五軍團用勞山戰役和榆林橋戰役的勝利歡迎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的到來,這極大地鼓舞了剛剛進入陜北的中央紅軍的士氣。
盡管如此,中央紅軍自身仍然面臨的重重困難:部隊的損失很大,從江西出發有9.7萬多人,到象鼻子灣時只剩下七八千人;物質條件十分困難,部隊減員現象嚴重;部隊的思想混亂,部分同志對中國革命的勝利缺乏信心。
針對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村前20多畝地里站滿的紅軍戰士,毛澤東精神振奮地在會上發表了著名的“雪地講話”。
據史料記載,毛澤東雪地講話時說:“我們從江西瑞金出發,走了367天,經過了閩、贛、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陜共11個省,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而告結束。長征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長征是宣傳隊,它走過11個省,它向兩萬萬同胞宣告只有紅軍走過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長征是播種機,它經過11個省,撒下許多革命的種子,這些革命的種子要發芽、開花、結果。”
“我爺爺當時40多歲,毛主席站在雪地里對著紅軍講話的情景他記了一輩子。”賈生貴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那時爺爺并不知道那位講話的首長就是毛主席,也并不知道那些穿得破破爛爛、但是精神頭兒很大的戰士們就是紅軍隊伍,直到半個多月后才聽說“紅軍在直羅鎮打了大勝仗”,有人說村子里來過的那支部隊就是紅軍。
也就在雪地講話當晚,毛澤東同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聶榮臻、徐海東等軍隊領導人,研究部署了一場被譽為“為中共中央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西北的奠基禮”的勝利之戰——“直羅鎮戰役”。
本報陜西延安8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