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生銳代表:職業教育應有研究生層次 形成完備體系
發稿時間:2019-03-15 08:51:00 來源: 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張曼玉 記者 王榮華 呂沁東
“希望你們多學學、多看看,我們已經不是原來的工作狀態,技術更新換代非常快。”全國人大代表栗生銳希望廣大青年能多了解技術工人,愿意從事技工工作,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栗生銳來自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名一線操作工人。他僅憑看零件切除的鐵屑、聽機器切削的聲音、摸零件的表面紋理,就能判斷零件是否合格,保持著連續17年無廢品的驕人成績。
近兩年,栗生銳格外關注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今年,現場聆聽了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后,他被報告中“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部分觸動了。
本次兩會,他帶來了關于職業教育的建議。在他看來,破解職業教育問題的一個關鍵詞,是理念。
栗生銳有自己的國家級大師工作室,通過授課的方式,他把自動化加工的理念和技術傳遞給學生們。參加一些培訓活動或者大國工匠進校園時,他還和學生們探討怎么成長為技術技能人才、怎么發揮自己的社會價值。
他希望,能有一部分具有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從事技工工作,形成復合型人才梯隊。
高職院校缺乏高技能水平的老師和優質的生源,企業缺乏高技能人才,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技工行業。栗生銳認為,歸根結底還是技術工人的待遇不高、社會地位低。他建議,設立專項資金,由國家財政統一撥付,每月給予高技能人才一定津貼,形成正向激勵的長效機制;擴大高職教育本科范圍并逐步設立研究生學歷。
高職院校的體系是他關注的又一個關鍵詞。
“我們國家高技能人才實在是太缺乏了。”他說,學生報考的時候,首先考慮985、211大學,實在沒有辦法才選擇高職院校,造成高職院校生源素質相對偏低。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還主要處于專科層次,2012年開始在部分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試辦四年制本科教育,但還沒有研究生學歷。在他看來,完備的高等職業教育應有專科、本科及研究生層次,形成一個系統的教育體系,“為高技能人才設立一個長遠發展的目標。”
除了觀念、體系外,另一個關鍵詞則是投入。
去年,栗生銳給中高職院校老師培訓的過程中,了解到部分學校缺乏高技能水平的教師,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訓練需要的零件、刀具。“投入少,培訓不到位,學生就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
他還建議,修訂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使用制度,將其作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試點,以產促教,促進職業教育步入健康發展軌道。“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解決職業教育面臨的一些問題,形成良性的循環體系。”栗生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