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第一次走出昌都是去念大學的時候”“第一次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非常榮幸、非常自豪,也有點壓力,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第一次來到北京,覺得城市好大”“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十分激動”……46歲的她來自昌都,著一身藏裝款款而來,對著鏡頭,莞爾一笑,低調而不失優雅。她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西藏昌都市藏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澤仁永宗。
圖為澤仁永宗接受中國西藏網專訪。
3月16日,澤仁永宗接受《中國西藏》雜志社、中國西藏網的專訪,講述了自己從一個普通的藏族小女孩成長為一名在基層藏醫院工作的醫生,再到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點滴經歷。
圖為澤仁永宗接受采訪間隙閱覽圖書。攝影:楊月云
關于年華,有悲傷有幸福
那些年,澤仁永宗在昌都出生,在昌都長大。那時的昌都“不大”“房子都是土木結構”,生活清貧,但童年的記憶總是美好。
昌都素有“藏東明珠”之美譽,是昔日茶馬古道的樞紐重鎮。時光流轉、歲月更迭。當馬幫的身影在崇山萬嶺間漸行漸遠,噠噠的馬蹄聲消逝在歷史的車輪中,古道文化已凝結為今日昌都之最為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重新煥發新光彩。
那一年,爸啦去世得早,阿媽啦心中滿滿的悲傷,依然擦干眼淚,不怨天尤人,堅強地撐起這個家,獨自挑起供養孩子的擔子。
“我覺得她很偉大。很不容易,自己帶大我們四個孩子,另外我的表妹剛生下來三天之后就是阿媽啦帶大的,共5個小孩。現在表妹也是跟我一起生活的。”澤仁永宗談起去世的母親,強忍哽咽,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令人動容,“她人很好,大家都很敬佩她、很尊重她。不管走到哪兒,大家有問題都喜歡找她、問她。”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
圖為澤仁永宗和大學老師和同學們留影。圖片由澤仁永宗提供
那一年,很多同學去讀了中專,澤仁永宗堅持到高中畢業,在家人的期盼下,考上了西藏藏醫學院。由于家庭生活拮據,家人沒辦法送她去學校,澤仁永宗就自己毅然和同學踏上去往拉薩的求學之路。“那時交通不方便,坐車到拉薩,要走6、7天,一下雨就要走十幾天。”
圖為大學期間,澤仁永宗(右二)和同學們與藏醫藥專家在學校留影。圖片由澤仁永宗提供
那一年,澤仁永宗來到大學,就讀藏醫專業。班級上總共有四十多名學生,其中女生只有八、九名。大學期間,澤仁永宗系統地學習了專業知識,包括藏醫概論、醫學基礎理論、飲食起居、臨床、藥學、治則等具備完整的醫學體系的藥典。
圖為正值青春年華的澤仁永宗(前排左二)和大學同學在學校留影。圖片由澤仁永宗提供。
澤仁永宗回憶起來,仍然感覺“自己大學時理論學得不深透、不扎實。”現在不管走到哪里,澤仁永宗都會在筆記本上記著相關專業知識:藏醫藥學在形成過程中將它移植到藏醫藥理論中,廣泛應用于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疾病診斷、防病治病及藥物方劑等很多方面,正如《四部醫典》后續部說:“眾生身由四源成,疾病緣由四源起,藥物性味四源定,身病藥皆四源生”……
那一年,澤仁永宗畢業,回到家鄉,來到昌都市藏醫院工作,一做就是22年。
圖為澤仁永宗和同事診治病人 圖片由澤仁永宗提供
如今,澤仁永宗早已嫁為人婦,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滿是幸福。“現在交通很方便,想到哪兒都方便。女兒高中就到拉薩去讀書了,去年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昌都交通的發展,對于澤仁永宗而言,有著太多的體會。
過去五年,西藏交通事業突飛猛進。2012年以來,隨著國家和西藏自治區不斷加大對昌都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昌都交通實現“四通八達的飛躍”,煥發出另一片生機。如今的昌都燈火輝煌、高樓林立,水、電、氣、路、通訊等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公園、廣場到處是跳鍋莊的市民,一座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現代化都市拔地而起。
關于藏醫藥,傳承千年,延續歷史
藏醫藥是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藏醫學與印度吠陀醫學、西方傳統醫學、中醫學并稱為世界四大傳統醫學。它是幾千年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們在積累自身醫療經驗的基礎上,汲取歐亞傳統醫學精華而形成的一門獨具特色的醫藥學體系,是藏民族貢獻給世界的偉大遺產之一。
圖為大學期間澤仁永宗(右一)和同學們到山上采藏藥留影。圖片由澤仁永宗提供
傳承千年,歷史在延續。
2006年藏醫藥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我國大力扶持民族醫藥政策的實施,昌都市藏醫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越發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和活力。
圖為昌都市藏醫院 圖片由澤仁永宗提供
1987年,昌都市藏醫院成立。1996年,澤仁永宗剛工作時,昌都市藏醫院規模小,僅有內科、外科兩個科室,醫務人員只有幾十個。 現在,藏醫院的醫療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科室齊全、設備齊全,醫療信息化帶來便捷,病人住院或出院辦理手續幾分鐘就能搞定了。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藏醫院發展很快,有二百八十余名醫務人員,光是我們消化內科都有23名,大部分都是藏族。現在醫院將近300個床位,護理人員多,每年門診病人有十萬余人次,住院有五千八百余人次。”澤仁永宗說,“每一年,我們會輪流到自治區其他地方或其他省份的藏醫院去交流學習、培訓,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業務能力。”
關于兩會:倍感親切、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信心
這次作為來自西藏自治區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澤仁永宗代表全區醫療衛生戰線上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來到北京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連連說自己不善言辭的澤仁永宗,在談到自己的專業知識,尤其談到人大代表履職等內容時卻是侃侃而談,精神奕奕。
圖為澤仁永宗與西藏代表團其他成員一起參會。圖片由澤仁永宗提供
“倍感親切、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信心”,這是澤仁永宗認真聆聽完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之后的第一感受。《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出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方案。實施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長期實行的藥品加成政策,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一系列措施對于老百姓而言,是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的好事。”澤仁永宗說。
澤仁永宗說,過去五年,昌都市在黨和國家的關心支持下,圍繞健康昌都建設,以實現“三不出”(大病不出市、中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和“兩下降、雙提高”(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雙下降、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和人均壽命雙提高)為目標,通過開展市級醫院創建三甲、縣級醫院創建二甲,建設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實施村(居)衛生室提質改造工程,在“組團式”醫療援藏專家們手把手的傳授帶動下,在“三級醫院”對口幫扶下,昌都醫療衛生的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得到發展壯大,人口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相互銜接、多層次的公共醫療服務網絡。
據澤仁永宗介紹,目前,昌都全市有1467個醫療衛生機構,2601名醫務人員,總床位達到2575張,每千人擁有床位和醫療衛生人員從2011年的1.7張、1.94人提高到目前的3.3張和3.33人;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均預期壽命達到68歲;農牧區基本醫療保險已實現所有人群全覆蓋,過去干部群眾患顱腦腫瘤等重大疾病時,只能轉院到內地進行手術,現在不用出去完全可以在當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過去農牧區孕產婦生小孩時,由于鄉里、村里缺少專業的婦產科醫生,大部分選擇在自家家里分娩,現在醫療條件好了以后,孕產婦基本到醫院分娩,而且政府對農牧民孕婦住院分娩和護送者有專門的補助政策;過去農牧民群眾出現的一些小病,現在完全可以在村一級得到及時治療。澤仁永宗說:“各族群眾享受到了更好的醫療保障,幸福感、獲得感大幅提升,發自內心地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
“今年兩會結束之后,我回到家鄉,要好好宣傳會議精神,盡職盡責履行好代表的職責,從自身做起,在工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澤仁永宗最后說道。(中國西藏網 文/胡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