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6日電 今天上午10時,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寧吉喆就“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高質量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我想給何立峰主任提個問題。2017年,我國GDP增速超出預期,有觀點認為:我國經濟已經開始觸底反彈。請問,您是否認同這一觀點?剛剛出爐的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仍然是6.5%左右,這和2017年的表述完全一樣。有人提出,今年無論是投資、消費,還是出口都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或許很難有去年那樣大的增幅,請問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何立峰:2017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非常錯綜復雜嚴峻,“黑天鵝”事件也不斷,“灰犀牛”事件也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通過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一項一項抓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就。最后年終算帳的結果,我們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82.7萬億人民幣。按照去年12月31日的匯率計算,相當于12.2多萬億美元,比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還差7萬多億美元,但是比排名第三的日本,我們也多了7萬多億美元。所以,我們還居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別是增長幅度達到了6.9%,增量達到了8.35萬億元人民幣,按照去年12月31日的匯率計算,相當于1.27萬億美元。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人均GDP增量達到900美金左右。遙想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提出來到2000年的奮斗目標就是要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0美元,我們現在一年人均經濟增長就達到了900美元,這就借用現在熱播的紀錄電影名字,就是《厲害了,我的國》!
回顧2017年的經濟形勢可圈可點之處很多,我個人認為最突出的有四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平穩。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經濟增長速度都是6.9%,非常平穩,而且與之相關的各項實物量指標,包括發電量、運輸量,包括還有財政收入和貨幣供應量等,這些匹配的指標發展都是非常的平穩,這表明中國經濟協同性、整體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