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屆廣交會即將落幕,本屆廣交會三期分別聚焦“先進制造”“品質家居”“美好生活”,展覽總面積155萬平方米,展位總數7.4萬個,累計超19.9萬名境外采購商線下參會。廣交會作為我國目前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商品最全、采購商最多且來源最廣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被譽為“中國第一展”,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透過廣交會看中國外貿新變化,本屆廣交會,我國出口“老三樣”之一的家電表現亮眼。“老三樣”如何做出“新花樣”?一起來看↓
數據顯示,從2023年3月份到2024年7月份,我國家電出口已連續17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作為以服裝、家具、家電為代表的“老三樣”之一,中國家電在本屆廣交會上也表現得非常突出。
廣交會大會業務辦副主任 廖志豪:我們一期展覽面積大概是52萬平方米,家電大約16萬平方米,占比是非常高的,國內參展的家電企業3000家。但實際上,未能進入廣交會的申請企業可能還有3000多家,也就是說每兩家企業申請,只有一家企業能夠進來。
廖志豪介紹,在3000家參展的家電企業中,有超過40%的企業屬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或者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代表了中國家電制造的領先水平。
冰箱參展商 王浩東:像我們現在推出的就是經濟款小冰箱,適合學生公寓、酒店,還有臥室。在北美,我們賣的最小的冰箱只有50升,最大的冰箱容量到300升、400升,就是要尋找優勢的區域去切入。
參展商展示的爆款小冰箱,占地面積小,最輕的一款僅重13kg,可以輕松搬移,并且節能又環保。廣交會開展后的兩天,他們就收獲了來自拉美地區的100萬美金采購訂單。
在廣交會現場,隨處可見近年來家電行業研發出來的創新產品:壁紙電視、車載咖啡機、物聯網酒柜等等,琳瑯滿目。“老三樣”和“新科技”在這里實現了雙向奔赴。
埃及采購商:中國家電產品質量好、聲譽好。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擁有新款式、新造型以及新的涂裝,這是非常重要的。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制造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傳統家電表現搶眼,出口量分別同比增長21.4%、25.6%和22.8%,均是兩位數的增長,中國的“老三樣”在新質生產力的助力之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零碳廣交會:咖啡渣 菠蘿葉都能制成箱包
“綠色低碳”是本屆廣交會的一大亮點,第136屆廣交會在100%綠色布展基礎上,探索創建零碳廣交會。主動求變、定位“綠色”新賽道的企業數不勝數,高新科技元素無處不在。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全方位展示了中國外貿企業在綠色轉型方面的實力。
據統計,本屆廣交會現場展示的綠色低碳產品超104萬件,較上屆增長了130%。
背包參展商 傅少花:我們本次展會帶來的都是這一系列環保材料的產品。
記者:它的環保材料來自哪呢?
背包參展商 傅少花:來自礦泉水瓶子,一種叫做RPET可回收材料。
俄羅斯客商:我10年前就知道這家企業了,他們的品質很好,使用的材料非常環保,符合我們的需求和理念,我想和他們形成深度合作關系。
這家參展商,今年生產的可再生環保材料箱包占比已經達到80%。廢棄的礦泉水瓶只是他們使用的眾多環保材料中的一種。
人造皮革供應商 劉小輝:菠蘿葉、葡萄皮、蘋果皮甚至還有仙人掌,我們通過從菠蘿葉中提取有效成分,使用專定的儀器和工藝,紡成紗線,再制成我們的人造革基布。
在本屆廣交會,用咖啡渣作為原料制成的箱包也吸引了眾多客商的目光。
這家企業平均每年銷售100多萬個背包,超過六成的產品用于出口,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目前,企業在廣交會上已達成400萬的意向訂單。
廣州獅嶺鎮箱包參展商 黃輝古:目前,我們來自廣交會的新客戶,占了我們總體新客戶的百分之六七十。從去年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全面生效,我們整體業績15%都是RCEP成員國的。
廣州海關所屬花都海關副關長 黃思航:隨著RCEP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我國箱包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以背包產品出口日本為例,RCEP生效后,在日本的進口關稅稅率已從最初的8%降至6.5%,未來大部分箱包產品將逐步降至零關稅。
新市場、新伙伴,就意味著更多的新需求和新的發展空間。廣州市花都區的獅嶺鎮是著名的“中國皮具之都”,完整的箱包上下游產業鏈也為眾多的箱包外貿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獅嶺鎮的箱包企業平均每個季度都要推出大約100款新品,而這樣的研發速度得益于高度集聚的原輔材料市場。
獅嶺鎮箱包參展商 黃輝古:周邊5公里聚集了箱包加工廠大概有8800家,大大降低我們研發的周期,設計師找材料很快。獅嶺鎮聚集了將近20萬的產業工人,我想要什么樣的工人都可以找得到。
數據顯示,廣州獅嶺鎮平均年產約7億只箱包皮具,遠銷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
本屆廣交會專門設置了“跨境電商展示區”,匯集了7家頭部跨境電商平臺和34家配套服務商,進一步促進傳統貿易業態與外貿新業態融合。一起去看看廣交會上跨境電商的表現↓
這家專注于戶外休閑產品的參展商是浙江武義縣的外貿企業,自2004年公司成立以來,這家參展商已經連續20年參加廣交會。
浙江武義縣參展商 倪學敏:我們廣交會的客戶來源,占了我們整個公司客戶來源的至少有50%以上,占比還是蠻大的,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從來沒有一年落下廣交會的原因。
4年前,為應對外貿新形勢,他們開始布局跨境電商板塊,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轉變,入駐了10多家跨境電商平臺,并在國外建有獨立站。
浙江武義縣參展商 倪學敏:2021年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啟動了跨境品牌出海項目,到2022年的時候,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4000萬元人民幣。今年截至8月份,已經達成了7500萬,今年到12月底的話,是有望突破一個億的。
浙江武義是全國旅游休閑用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戶外用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占全國總產量和總出口量的40%以上。
武義縣外貿企業跨境電商業務負責人 趙梅:目前,我們形成了“總部基地在武義、品牌運營在上海、研發銷售在海外”的發展格局,通過跨境電商和直播帶貨新模式,我們實現了銷售快速增長。
杭州海關口岸監管處二級調研員 袁國華:我們在傳統海運、空運的基礎上,開辟了陸空聯運跨境電商出口專用通道,在企業屬地辦理所有的通關手續,然后通過上海轉關出口,在家門口可以利用上海大空港的航線資源。
據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6.2個百分點,正成為我國外貿增長新動能。
(總臺央視記者 孫樹文 葉奐 魏幫軍 鄭澍 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