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非同攜手 共赴現代化》系列報道,我們把視線轉向埃塞俄比亞。
特卡·恩特哈布曾任埃塞俄比亞貿易和工業部國務部長,2021年起在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攻讀理論經濟學(國家發展)專業博士學位,今年7月他畢業歸國,一心想把從中國學來的經驗付諸實踐。在南南學院期間,他都學到了哪些經驗呢?
埃塞俄比亞,地處東非高原,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西南處,有一座中國企業投資的出口加工產業園,這里以鞋業制造為主導產業。
今年55歲的特卡·恩特哈布是這里的常客。特卡曾擔任埃塞俄比亞貿易和工業部國務部長,只要有時間,他總會前往各個產業園區了解生產情況。他深知,埃塞俄比亞要發展,必須從制造業抓起。
原埃塞俄比亞貿易和工業部國務部長 特卡·恩特哈布:我們的政策目標是使紡織服裝業的出口額達到10億美元,遺憾的是,我們沒能達到預期結果。用中國的經驗解決我們的難題,我們可以從中國學到很多東西。
為了尋找走出發展困境的良方,三年前,特卡來到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成立于2016年4月,致力于分享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治國理政經驗,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培養政府管理高端人才。南南學院標志著中國與南南國家的合作從資金與工程支持轉向發展智慧與發展理念的交流,更好地為全球南南合作事業貢獻力量。
原埃塞俄比亞貿易和工業部國務部長 特卡·恩特哈布:我們不能直接照搬中國的發展模式,但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經驗。我們可以嘗試吸取一些經驗,并根據我們國家的國情和環境將其應用到我們的國家,這是我們從中國學到的重要一課。
要了解發展的經驗,就要回到發展的起點。今年6月從中國畢業回國之前,特卡專門去了一趟福建晉江。
原埃塞俄比亞貿易和工業部國務部長 特卡·恩特哈布:我聽說過福建,因為我們那里有很多投資者就來自福建,但我從來沒去過晉江。
某企業負責人:我們的產品從上面下來,通過這兩條組軌分散到大的流水線上面去。
這里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之一——“晉江經驗”的發源地。晉江市的陳埭鎮,在40多年時間里,誕生了7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業。特卡希望在這里找尋答案。
原埃塞俄比亞貿易和工業部國務部長 特卡·恩特哈布:30年前,各家公司開始在晉江創業時,和現在的埃塞俄比亞很像。埃塞俄比亞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可以借鑒的是,這里集中了整條價值鏈,你不需要到其他國家或者其他人那里去尋找、去進口原材料。
這個夏天,共有來自19個國家的35名學員從南南學院畢業。成立8年多來,南南學院已經為7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養了400余名高端人才,為發展中國家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對于中國的成功密碼,特卡有著自己的解讀。
原埃塞俄比亞貿易和工業部國務部長 特卡·恩特哈布:中國的發展太神奇了,堪稱奇跡。例如,中國每五年制定一次發展規劃,不僅要規劃,還要執行。中國對此很認真,政府和人民都矢志不渝。不僅要制定規劃,還要堅定執行該規劃,這就是中國如此成功的原因。我百分之百地相信,我會從這次學習中吸取經驗為祖國做出貢獻,這也是南南學院所有學生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