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西安,有一位自稱“老陜”的非洲人英勇,在中國十多年,說著一口流利的陜西方言。
從體驗到傳播,熱愛中國文化的他,還把方言融入自創歌曲,希望能把在中國的所見所學,分享到自己國家。
用陜西話熟練點菜的非洲青年叫英勇,來自剛果(布)。
吃面配大蒜、再加一份肉夾饃的“碳水套餐”,是在西安生活多年的英勇,最喜歡的搭配。
2011年,英勇來到西安,在長安大學攻讀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本科及研究生學習期間,他走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吃遍了西安美食,也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深著迷。
剛果(布)在華青年 英勇:我們國家有CCTV(CGTN)法語(頻道),里面一直(經常)能看到中國人、中國的農村、中國的美食、古代那種建筑,我們看到這些就覺得中國好漂亮、我想去中國。
2019年,一次機緣巧合,讓從小愛好文藝的英勇走上舞臺,在總臺《越戰越勇》節目上演唱了方言歌曲《西安人的歌》。這位“陜西話十級”的非洲小伙兒,也開始被更多人認識。
由于中文難學,英勇還自己創作了中文說唱歌曲,配上旋律以便加深記憶,并把陜西方言融入其中。在英勇看來,這些“陜味說唱”,記錄的正是他的生活和心聲。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從更深層次了解了中國文化。十多年來,英勇已經把西安當作他的第二故鄉,用中國人深沉的方式,愛著這片土地。
剛果(布)在華青年 英勇:有時候有些字我也念不出來,或是不知道,但是我還會用我的詞典慢慢去查。 愛一個國家就這樣,喜歡它的文化、學它的語言、尊重它的法律,并不是隨便拍視頻說“我愛你、我愛你”。我在宣傳中國的文化,對我來說這就是真正的愛。
2021年8月,英勇獲得了陜西省自貿區內首張外國人創業簽證,擁有了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如今的他有了多重身份:導演、制片人、剪輯師……業務范圍也從西安拓展到全中國。
剛果(布)在華青年 英勇:我先模仿中國所有的節目、所有我看過的東西,后面有自己的一些經驗,我知道后面怎么樣去宣傳我的國家。
英勇說,他的父親一直希望他能帶著中國的橋梁技術回到非洲。盡管和父親的規劃有些背道而馳,但在他看來,自己現在的工作更有意義。
剛果(布)在華青年 英勇:我有體會,現在知道怎么讓我國家的人把中文學好,怎么讓我國家的人去好好了解中國,怎么讓中國人去了解我國家的人。我還是在做“橋梁”,我現在做的是“文化橋梁”。
英勇計劃,再過幾年就回到故鄉剛果(布),用他在中國學到的短視頻傳播模式,向世界講述更多的非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