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中亞峰會將于5月18日至19日在西安舉行,中亞五國總統將集體應邀來華參會。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特聘教授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 (Djoomart Otorbaev) 日前接受中國日報新媒體和中國觀察智庫《連線》節目專訪時表示,歡迎中國在中亞地區擴大投資規模,提升投資質量,以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加強地區互聯互通。
奧托爾巴耶夫表示,中國與中亞的合作多多益善,而讓中亞與中國關系更具活力的現實途徑就是,中國應該增加在中亞地區的存在。
目前中亞最大的外資來源既不是俄羅斯,也不是中國,出乎人們意料。中亞最大的外資來源是歐盟,其次是美國,俄羅斯第三,中國第四。這說明中國在中亞的投資潛力尚未完全釋放。有博弈論、陰謀論認為,中國體量巨大,想在中亞稱霸,但現在來看事實并不是這樣。
我們這些中亞國家其實很希望中國企業對我們進行新的高質量投資——可能不是興建一座水泥廠或紡織廠,而是從事人工智能或量子計算的科研機構,那才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宣言》中提到,中亞是上合組織的“核心區”。如果它是一個“核心”,我們就需要加強彼此之間的接觸往來。那么“一帶一路”又意味著什么呢?“一帶一路”意味著中國要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所以我們期待中國能夠給中亞帶來更多的高質量投資。
中國問我們需要什么,我們就一直說,我們需要高質量的投資。我們這里的制造業規模不應該太大,因為它的市場規模小。中亞五國的總人口只相當于中國一個中等規模的省,但我們地處中亞腹地,位于俄羅斯、伊朗、沙特阿拉伯,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間,所以我們必然成為歐亞大陸的物流樞紐。就此而言,我們也真的很期待與中國合作。中國的經濟實力昭示著中國應當做得更多、更好。歐盟憑什么在中亞比中國做的還多?歐盟離我們很遠,但它的投資卻更多。所以我的回答是:關注高質量發展。
出品人:王浩 劉偉玲
監制:柯榮誼 宋平
制片:張少偉
記者:沈一鳴 張欣然 栗思月 張釗 欒瑞英 劉夏
實習生:王博麟 楊恒瑞 袁嘉憶
中國觀察智庫
中國日報新媒體中心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