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昊
回首2024年,人民法院將黨的絕對領導落到實處,維護安全穩定堅決有力,服務經濟民生精準高效,司法體制改革鞏固深化,從嚴管黨治院縱深推進……全國法院和廣大干警忠誠履職、攻堅克難拼搏。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2025年,面對努力為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使命,人民法院如何擔起更重的政治責任、法治責任、審判責任?
“始終牢牢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直面挑戰、迎難而上,切實扛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職責使命。”1月13日,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召開。會議謀劃部署,把審判工作置于黨和國家大局中考慮,以實干擔當促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
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司法效能
落實黨的絕對領導,涉及審判工作的方方面面。2024年,全國法院“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把政治忠誠貫穿審判工作、落到實際行動。
新的一年,人民法院工作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注重將司法政策、司法舉措納入宏觀政策一致性評估,切實以適配的司法政策、司法舉措和典型個案審理,保證黨的政策落地見效。
“做到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把總體國家安全觀貫穿審判執行全過程各方面,堅持寬嚴相濟、懲防并舉,做實嚴格依法辦理、裁判標準統一、寬嚴理據充分。
面對案件總量大和定分止爭面臨更復雜多樣的突出困難挑戰,如何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獨特優勢?
案件審理是法院主責主業,依法公正高效辦案是基礎。會議要求,要堅持重心向辦案聚焦、資源向辦案傾斜、責任向辦案壓實,確保裁判公正、高效。
服務治理是黨和人民賦予的重要政治責任、法治責任。會議要求,要以典型個案引領、司法建議促推、多元聯動解紛等方式,做實“抓前端、治未病”。
審判管理是案件審理質效和服務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使案件審判、服務治理融合貫通。
“一體抓實案件審理、服務治理、審判管理。”會議要求,在公正司法基礎上,把服務治理的工作做得更實,以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管理促推案件審理與服務治理融合貫通,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司法效能。
高質量司法保障高質量發展
2024年,人民法院依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全力支持保交樓保交房,從嚴懲治金融、涉稅等違法犯罪,深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把依法平等保護落到實處,產權司法保護持續加力,破產審判助推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優化創新法治環境,推進知識產權非正常批量訴訟治理……以案件審判、司法政策、司法規則供給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駕護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今年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2025年,人民法院如何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履職盡責?
“強化使命擔當,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履職盡責。”會議進一步部署:
——要依法嚴懲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特別是對涉案金額不大但性質惡劣、危害嚴重的犯罪要堅決依法從嚴懲處。
——要堅決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嚴防趨利性執法司法,促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審理涉新興產業案件,既要鼓勵支持創新,也要助力防范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確保裁判取得良好效果。
——要依法區分惡意侵權和經營合作中發生糾紛的情形,統籌嚴保護和促發展,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
——要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服務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運用法治力量保障市場秩序得到公平、普遍地遵守,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加強司法政策、司法規則供給……新的一年,人民法院凝心聚力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確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辦好民生案件解決群眾難題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社會生活變得豐富多元,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悄然出現,給群眾生活帶來困擾。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圍繞司法實踐中,高價彩禮、離婚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權爭奪、贍養老人等案件中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發布規則引導解決好難斷的“家務事”;針對消費文旅領域知假打假、預付費糾紛等情況予以規制,保護消費者權益;與此同時,人民法院治理網絡暴力等問題成效不斷顯現。
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2025年,人民法院如何繼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辦好民生案件,解決好群眾難題。”會議要求,最高法圍繞婚姻家庭、勞動就業、食藥安全、養老、住房、消費等民生熱點問題制發一系列司法解釋、典型案例,努力做到民生痛點堵點在哪里,司法保障政策就跟進到哪里。辦案中要準確理解適用,特別是透過案件爭訟把握背后實質爭議和利益訴求,把握公眾心理預期,以公正裁判形成共振共鳴。
以婚姻家庭案件為例,有的群眾面對財產分割等“老問題”,但其中也出現新類型財產爭議;有的群眾面對的是婚約財產糾紛、同居關系析產、老年人精神贍養等“新問題”。
對此,往往需要從案件實體裁判規則、程序規程指引、審判工作機制、社會支持體系等方面,系統研究風險識別、預防、化解的有效路徑。會議要求,要注重分析民生重點領域案發趨勢、成因,研提解決民生難題特別是新情況新問題的治本之策。
定分重在止爭,定分不易、止爭尤難。
“公平公正是基礎,釋法說理是關鍵。人文關懷是更高要求。”
“案件辦理中、審結后,要對雙方當事人多一些開導、疏解,多一些真誠關心。”
“一句‘開庭晚了,回去路上多注意安全’,給當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
會議強調,踐行“如我在訴”,不懈增強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獲得感。
全面提質增效破解案多人少
人民法院立案登記制、巡回法庭、司法公開等改革不斷做深做優,庫網融合促推統一法律適用。
人民法院有力推進交叉執行,精準區分失信與“失能”,首次執行案件和納入失信名單人數雙下降,執行到位率和實際到位金額雙提升。
人民法院立足審判做實“抓前端、治未病”,委托調解分流解紛再創新高,司法建議協同治理效果不斷顯現,全國法院收案增速降至近20年來最低。
……
2024年,人民法院的實干擔當顯現在成績單上,2025年,人民法院繼續攻堅克難向內挖潛。
會議要求,以全流程提質增效破解案多人少:
——要推進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應用。既有助于當事人弄清案件處理的關鍵所在,便利當事人之間和解、調解、訴訟;也有助于雙方代理律師針對對方明確清晰的主張提出證據、開展辯論,減少從訴求、理據的雜陳中提煉觀點的冗繁;更能讓委托調解、訴訟環節對案件要素信息、爭議焦點等一目了然,有助于提升辦案質效;更能以此準確識別濫訴、惡意訴訟。
——要依法用好保全措施。保全要依法用足用好,依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充分運用。同時要用準用細,堅持必要性、適度性原則,充分發揮“活封活扣”優勢。
——要做實對下監督指導。強調用好審判數據會商,研判條線審判態勢,查短板、析原因、提對策;堅持依法可由上級法院直接改判就不發回下級法院重審,防止程序空轉,更分析共性問題、針對性強化指導;用好提級管轄和再審提審制度,推動將個案審判、審級監督和規則完善深度融合。
——用好法答網、案例庫,發揮庫網融合效能。此外,還要用好司法建議。
2024年底,最高法印發“六五改革綱要”,改革號角再次嘹亮響起。人民法院高擎改革旗幟,一步一步將改革藍圖變成壯麗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