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多位從大學生村官隊伍中成長起來的全國人大代表在中央組織部組織二局參與座談交流。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1日電(記者 李川 潘倩倩)“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振興,需要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需要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座談結束后,與會同志們合影留念。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兩會期間,中組部組織二局有關同志和6位從大學生村官隊伍中成長起來的全國人大代表座談交流,共同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建言獻策、談心得體會。
2011年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后,26歲的秦玥飛來到地處湖南的一個小山村,走上一條進基層、當村官的實干路。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福田鋪鄉白云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黑土麥田”精準扶貧項目負責人秦玥飛。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在發言中,秦玥飛提到人才時說,“鄉村振興確實需要人才,要把人才源源不斷地送到農村去,這不僅需要情懷和理想,還需要有一套完善有效的保障機制。”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秦玥飛所在的村經歷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秦玥飛認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還是要落到產業,為此,他牽頭成立了“黑土麥田”精準扶貧項目,積極探索社會組織推進農村產業發展的有效模式。
“我建議要大力扶持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最好的方式是通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來搭建產業平臺。”秦玥飛說。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吳圩鎮西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萌萌。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2013年8月剛到西孔村時,王萌萌面臨的是一個完全“原生態”的村莊。“種植業只有小麥和水稻,村民住的房子都是普通的瓦房,廁所是旱廁,吃用的水是井水,當時人均年收入是8400元。”王萌萌回憶。
到任后,王萌萌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并注重從思想上改變村民的傳統思維。為了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她專門成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帶頭種植草莓、葡萄、西瓜等作物,并對村民進行技術培訓,鼓勵和幫助他們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實現家門口就業致富。
經過五年發展,如今的西孔村已經建成了一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每逢節假日,前往觀光旅游、體驗農村生活的游客絡繹不絕。“如今,我們村家家戶戶都安上了自來水,改成了水廁,農業也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王萌萌說,“現在村民人均年收入已達11800元,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村容村貌也越來越美了。”
對于鄉村振興,王萌萌也有自己的看法,“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大工程,涉及到農村的方方面面,包括產業對接、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等,我覺得產業興是重中之重,并且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如何吸引人才到農村非常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母爸村黨支部書記陳飄。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如何在母爸村推進芒果的標準化種植,是陳飄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此,2017年他創辦了雷豐合作社,對村民進行農業知識、種植技術、經營理念的統一培訓。
為進一步提高經營收入,陳飄還專門引進生產線,開發芒果汁、芒果干等系列加工農產品,帶領不少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陳飄認為,產業發展能夠為美麗鄉村的建設提供一個長久的資金支持,也能為鄉村旅游打造良好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零溪鎮象鼻嘴村黨支部副書記向偉藝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90后”大學生村官向偉藝所任職的象鼻嘴村位于湖南張家界。在日常工作中,向偉藝通過網絡信息化手段打通了村干部服務群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村民一致好評。在做好發展村集體經濟以及日常服務村民工作的同時,他還非常注重村里的文化建設。
“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組織開展好村民的文化活動,為此,我長期組織村民寫書法等活動,讓村民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向偉藝說,“通過幾年的努力,象鼻嘴村的經濟收入突破了百萬元大關,文化方面也愈加豐富多彩。”
“雖然文化振興不一定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通過文化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當中,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向偉藝說。
中組部組織二局局長石軍。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在聽取了各位村官代表的發言后,中組部組織二局局長石軍講到,基層需要有知識的年輕人,中央部署開展大學生村官工作,就是要為農村基層輸送新鮮血液,同時這也是培養基層干部的重要途經之一。
石軍表示,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大學生村官的作用很重要,只要肯下功夫,善于發揮優勢,就能找到用武之地。他還指出,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社會是不停發展的,大家在繁忙的基層工作中一定要堅持學習,不能與新時代的社會發展脫軌。
石軍強調,在大學生村官這個崗位上工作,要有崇高的價值追求。“大家都是共產黨員,是村官,也是黨在基層的代表,只要把個人目標與偉大事業融為一體,就能激發出特殊的意志力量,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中不斷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