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0日電(記者 王秀麗)家,原本是每個人最熟悉的地方。可是,有這么一群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的家在何處。少年兒童是被拐賣的重點對象之一,他們是被人販子折斷翅膀的天使。對此,不僅父母、學校在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幫助他們不斷提高防范意識,社會上還有許多愛心人士、機構在幫助被拐賣兒童尋找親人。
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尋子網創始人、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張寶艷(左二),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碩(中)。視頻截圖
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尋子網創始人、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張寶艷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幫助寶貝回家的尋親工作,主要還是依靠網絡科技進行。她介紹說,寶貝回家網站上分類登記著“家長找孩子”和“孩子找家長”的資料。在每一個尋親人登記之后,會有一個志愿者對這些尋親人進行一對一的跟進、指導。“像有一些尋家的孩子,我們的志愿者就會指導他們,啟發他們的記憶。比如,是否記得小時候自己的名字、記不記得親人的名字、記不記得自己村莊的名字;家里都有什么人、父母都是從事什么工作,記憶中有哪些比較重要的事情等等。志愿者把尋親人的記憶啟發出來之后,把這些零散的記憶重新排列組合,通過這些線索去縮小尋親范圍,去尋找突破方向。”張寶艷說道,進一步縮小范圍后,寶貝回家的志愿者會根據網上線索分析進行實地排查走訪,通過線上的分析和線下的走訪相結合,幫助這些被拐的孩子找到他們的親人。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碩則從失蹤兒童預警機制入手談起對孩子的保護問題。一旦兒童失蹤被公安部門確認,他認為應馬上采取兩個措施:第一是要把失蹤兒童的相關信息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相關信息,更快更廣的發布出去。如發布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包括微信、微博,也包括高速公路的通訊渠道上;第二是相關信息公布出去之后,同時在當地的機場、火車站、港口、擺渡場,以及公交車站,包括一些大型超市、大型商場設卡攔截。“這樣做一方面公布相關信息讓全社會有所了解,加上采取堵截的方式,這樣兩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即采取‘互聯網+’這樣的現代科技手段,使孩子能夠盡快地被找到,使犯罪嫌疑人盡快地落入法網。” 郭乃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