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上的程建平委員。央視截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7日電 (記者 王冠)“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現在的青少年到那個時候就是國家建設的主力,不能到那個時候再投入教育,而是要前期就開始投入。”今年全國兩會上,事關未來的青年和教育話題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點關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認為,發展教育事業一定要先于其他事業進行布局。
程建平委員表示,建設教育強國離不開優秀的教師隊伍,他呼吁所有師范院校行動起來,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師資保障。“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這個提法非常令人振奮。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現在的青少年到那個時候就是國家建設的主力,不能到那個時候再投入教育,而是要前期就開始投入。”
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邁出了高速發展的新步伐。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已經超過了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但程建平表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高等教育仍有差距。“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進入新時代后,中國要發展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要建成與大國地位相匹配的教育強國,高等教育更要加速前行。”
程建平說:“‘雙一流’建設必須把質量放在第一位,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到高校內涵發展上來,辦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向世界教育發展更多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作為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表示,對于不同地區的高校而言,在質量提升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的難題并不一樣。北師大把重點放在了引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學和育人上。“我們要把北師大諸多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把‘雙一流’建設的成果體現在人的成長成才上。”
在程建平看來,育人一定要肯花精力進行精準培養。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好比吃飯,這個孩子喜歡吃這道菜,那個孩子喜歡吃那道菜,那么這個飯怎么做?最好的就是一人一個菜單,孩子喜歡吃什么就做什么,育人也是如此,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現有的評價體系重科研、輕育人,要想鼓勵更多教師把心思放到學生身上,就必須從調整和完善制度做起,從校領導自身做起。”
程建平還認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高等教育發展中同樣表現突出”,中國高等教育質量要提升,不僅要求“雙一流”學校要辦好,而且要求每一所大學都要辦出自己的特色,目標是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人才。他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制定一些傾斜政策,鼓勵和引導人才向中西部“逆流”。“比如,為從東部到中西部工作的人才設置一批特殊崗位,給帽子、給票子、給舞臺,吸引更多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往中西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