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謝東櫻 實習記者 支慧媛)干細胞和人類基因一樣,同屬國家戰略資源。以干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已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后的另一種疾病治療途徑,引領著新的醫學革命,是關乎未來國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如何安全有效地保存我國這一特殊、唯一、稀有的人類生物資源,對促進我國人口健康、維護生命資源安全、治療重大疾病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如何發展我國干細胞產業、加速促進干細胞創新藥物研發的過程,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賽萊拉干細胞研究院院長陳海佳提出,要建設國家干細胞庫,從而促進國家戰略資源管理,提高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地位與話語權。
全國政協委員陳海佳。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支慧媛攝
據陳海佳介紹,中國的干細胞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投入和科研人員的不斷突破創新之下,已經處于繼歐美發達國家之后第二梯隊中的領先地位,特別是試驗性干細胞臨床應用研究更是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到目前為止,干細胞資源的國際競爭日趨白熱化,已經成為全球生命科學技術和產業競爭的重點。
陳海佳表示,近年來,多個外資企業在中國大張旗鼓地開展干細胞采集業務,導致大量干細胞資源流失,這對我國人民的生命資源安全構成了巨大的威脅,造成的經濟利益損失也難以估量。為了13億人的生命資源安全及健康醫療應用,他提出政府應該建設高水平、大容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干細胞庫,以保障我國干細胞資源安全,夯實我國生物產業創新發展基礎,搶占國際科技及經濟制高點。
陳海佳建議,將國家干細胞庫落戶在廣州,并在廣東建立以醫療、教育、康復養老為一體的國家干細胞資源儲存及轉化基地。陳海佳認為,之所以建議將國家干細胞庫落戶在廣州,是因為廣州綜合交通便利,擁有極為豐富的醫療資源、科研資源、教育資源及產業基礎,是最理想的國家干細胞庫的建設地點。
他希望政府能夠提供用地、政策支持及配套資金,選擇有干細胞研究及產業化基礎的企業為依托載體,建設世界最大的超過5000萬份的智能化國家干細胞庫與相關配套產業轉化設施,并承接國家涉核、部隊及特殊人群的干細胞儲存、研發及臨床轉化。
此外,陳海佳提出,還應建立世界第一個以涉核及特殊人群研究、中華民族種群研究、遺傳與輔助生殖為主的干細胞研究院。以及建立世界第一家以涉核、腫瘤防治、慢病管理、醫養一體的干細胞專科臨床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