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謝東櫻 實習生 支慧媛)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發表《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納米科技、干細胞研究、人類基因組測序等基礎科學突破,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作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國家“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要求把干細胞作為重點領域推動發展。干細胞研究是當今全球生命科學最熱門、最前沿的領域之一。近年來,隨著干細胞培養技術和生物材料科學的發展,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成為國際生物學和醫學界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第三種疾病治療途徑。為加快推進我國干細胞新藥研發,全國政協委員、廣州賽萊拉干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佳提出了三點建議,旨在為重大疾病提供新的治療途徑。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賽萊拉干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佳做客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支慧媛攝
據《醫藥生物技術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05-2020)》顯示,我國白血病發病率為2.76/10萬人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年發病率為0.74/10萬人口;癌癥每年新發生的病例數為160萬,死亡率為128.03/10萬人口;心肌梗死每年的發病率為0.02%-0.06%……據統計,我國有糖尿病患者約5800萬人, 重癥肝病患者約3150萬人, 皮膚燒傷、燙傷患者500萬人, 新發癌癥病例160萬……由此可見,我國重大疾病患病人群龐大。“我們有望通過干細胞新藥為他們提供新的治療途徑。”陳海佳表示,目前,干細胞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糖尿病、神經系統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難治性疾病領域,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雖然我國干細胞研究水平國際領先,但干細胞新藥數量仍然為零。”
陳海佳認為,要針對干細胞特點,建立干細胞新藥申報綠色通道審批模式。政府相關部門需出臺明確的干細胞新藥申報指南,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政策宣講與培訓。依據干細胞的生物學特點,建立有別于化學藥和常規生物制品的審評體系,啟動針對干細胞技術特點的新藥注冊、審評、臨床評價的特別政策法規,創新干細胞新藥綠色通道,促進干細胞新藥的開發。
據陳海佳介紹,干細胞技術專業性強,細胞產品生產工藝復雜,涉及細胞儲存、培養、鑒定、制劑、質控等多個環節。干細胞規模化、標準化制備是實現干細胞產業化的關鍵環節,統一制備、統一供應、統一監管,將有助于解決干細胞產業化的瓶頸問題,為科研及臨床研究提供符合國家FDA標準的各類干細胞,促進干細胞產業化發展。他建議政府要大力支持并設立國家標準級細胞制備中心,為干細胞新藥研發及生產提供支撐與保障。在全國范圍內以省級區域細胞制備中心為基礎,承擔干細胞統一制備及供應,以保證細胞產品安全性與標準性。
此外,陳海佳希望由政府牽頭,搭建“政產學研醫”交流合作平臺。在政府指導下,行業協會應該定期召開“政產學研醫”座談會,召集產、學、研、醫各個領域專家,共同研討干細胞新藥研發機制,解決干細胞產業化發展所面臨的資源、政策等問題,加快推進我國干細胞新藥研發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