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3日電 (人民政協報記者 包松婭)“今天吃飯的時候跟委員聊天,大家一直在討論老百姓頗有怨言的‘過度檢查’的問題,到底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2日,中國農工民主黨界小組討論正熱,全國政協委員李思進把午飯時的思考,帶入了小組討論現場。
“有的老百姓指責醫生是為了賺錢,多開檢查項目會有提成之類的。”李思進說,“這其實是患者的誤解,醫生也不愿意多開檢查,檢查費用也沒有落到醫生身上,但是沒有辦法,這其實是保護自己的一種無奈之舉。”
在座的中國農工民主黨界委員大部分都有醫療衛生職業背景,他們對這種“無奈”心領神會。李思進也毫不避諱,“比如一個小小的感冒,可能今年情況就比較特殊,流感非常厲害。從感冒發展到肺炎然后到各種并發癥非常兇險,即便有的醫生診斷的普通感冒,如果不檢查留下檢查結果作為證據,就怕萬一遇到患者對治療效果和結果有異議,或者如果有的病情變化,被指責誤診或者診療不當。”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明明是幾十塊錢的感冒藥就能解決的問題,醫生們出于以防萬一的考慮,基本把該檢查的項目都檢查了,防備的就是醫療糾紛。
在醫院,醫生最怕的估計就是醫療糾紛。全國政協委員花亞偉也深有同感,“一個小小的感冒只是一個縮影,為了避免醫療糾紛,醫生必須增加檢查項目,便于舉證,即便憑借醫生經驗就可以判定的簡單病癥,現在都不能掉以輕心,真的是怕了。”
但花亞偉同時也深感欣慰的是,這次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出臺醫療損害責任糾紛司法解釋,明確醫院實施緊急救治免責的具體情形,為醫生救死扶傷提供司法保障。“這其實就從法律層面保護了醫生權益,更重要的是規避了醫生‘見死不敢救’的風險和心理負擔。”他相信,在醫患雙方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這種因為不信任而引發的“過度”一定會逐漸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