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3日電(人民政協報記者 張春莉)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我再次聆聽到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是根本的自信’的論述,并十分榮幸地以《用文化經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題作了發言。事實說明,國家的發展與強大不僅需要政治、軍事、科技、經濟的保障,更需要文化的繁榮,特別是在對外藝術交流領域,加強國際藝術展覽交流機制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
吳為山委員在剖析了目前存在的各種藝術怪象后指出,國家積累了大量的國際交流經驗,我們擁有一流的人才、經典的藝術作品,強大的國家機制和資金保障,這些為我們在新時代的語境下,創建自身的國家藝術品牌意識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為加強國際藝術展覽交流機制的建設,用文化經典講好中國故事,他提出了三個建議:
首先,大力推出經典性、品牌性的國際展覽,樹立主流價值觀。建議設立遴選機制,成立專家委員會,制定選擇標準,研究與規劃國際展覽,完善若干國際展覽策劃方案,從而逐步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在外交項目上進一步突出文化藝術的內核十分重要。比如隨國家領導人的高訪舉辦經典展覽就是很好的方式。還可通過外交途徑和民間交流的渠道,與各國美術館、博物館結成長期合作關系、聯盟關系,使講好中國故事具備相應的國家對話平臺,讓中國文化經典持續發揮影響力。
其次,通過文化經典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經典的藝術作品就是國家與民族的心靈圖像,借由各國文化經典的互換交流,可以增進人與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心靈的溝通。習近平總書記精辟地指出:“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中國的文化經典正是展現了中國人自主自強的獨立精神,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崇德尚禮的人文精神,靈魂深處的愛國精神,改革開放的創新精神,矢志不渝的追夢精神,而這些精神就是中國精神。不爭的事實表明,文化經典具有超越性,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紐帶。傳播中國文化不僅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需要,也是世界發展的需要,更是中國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需要。因此,全方位、有計劃地整合全國近千家美術館50多萬件藏品資源,梳理文化經典,組織反映新時代精神的高水平創作應適時提上日程。
第三,通過國際展覽大力提高中國藝術大師、大家的影響力。在國家層面需要發掘藝術大師、大家、名作。需要在國際舞臺大力宣傳這些最為著名、最具創造力的藝術家。因為國家的文化復興離不開藝術巨匠,只有在國際舞臺上對一流藝術家進行全方位推介,才能有效樹立國家文化形象。
吳為山委員舉例說,西班牙政府曾以重金聘請畢加索為紀念西班牙內戰創作繪畫,由此催生了享譽世界的名作《格爾尼卡》;英國政府曾委托亨利·摩爾擔任“戰時官方藝術家”,他因繪畫了倫敦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堅韌不拔的信念而一舉成名;美國政府在匹茲堡為安迪·沃霍爾建立博物館,推動波普藝術在世界的傳播,使其成為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力度最廣的藝術家之一。
“因此,一位國際藝術大師的產生離不開祖國的支持和助力,而當藝術家蜚聲國際時又可為祖國創造無盡的物質與精神財富。”吳為山委員動情地表示,以上建議三位一體:國際展覽離不開大師、大家創造的文化經典;文化經典由大師、大家所創造;大師、大家及其文化經典需要國際展覽的展示、推廣與傳播。
“今天的新時代為藝術家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好環境,習總書記的文藝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是我們前進的指南!通過藝術溝通世界,通過經典影響世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景光明!”吳為山委員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