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林陽。中國青年網記者 吳楚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吳楚 李華錫 張瑞宇)“對于大多數處于困境家庭的未成年人來說,家庭作為提供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墻’和網絡素養教育第一位‘老師’的作用是欠缺的,需要構建社會支持系統,整合社會力量,來關注困境家庭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教育。”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林陽提交了關于“構建社會支持系統,幫扶困境家庭未成年人提升網絡素養”的提案。
該提案是在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面向國家公共安全的互聯網信息行為及治理研究”課題組調研基礎上提出的。經過調研發現,貴州、江西、山東、江蘇等地的困境家庭未成年人相較于正常家庭未年人,普遍存在上網時間更長、更加沉溺于網絡虛擬空間、不良網絡行為更多等現象。
林陽在提案中提出,困境家庭未成年人是青少年群體中的特殊弱勢群體。這一群體包括孤兒、監護人監護缺失的未成年人、遭遇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留守流動未成年人、流浪乞討未成年人、單親貧困未成年人、父母一方服刑或戒毒家庭或其他特殊困難的未成年人群體。
為了構建社會支持系統,幫扶困境家庭未成年人提升網絡素養,林陽在提案中建議,首先,教育部需要加快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的教材建設以及配套師資、設施條件的保障,讓學校能夠守好困境家庭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的基礎關。其次,各級共青團組織應發揮調度和協調作用,整合各類社會組織資源,為困境家庭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提供課堂之外的幫扶。
“團中央應協調網信辦、民政部、婦聯、企業、高校等形成合力,培育一批社會組織,成為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先行者。”林陽表示,各社會機構還應在共青團的組織下,充分發揮其扶貧幫困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以個案訪談、團輔活動、社區項目、認知干預等專業的心理幫扶手段與社會工作方法,連接整合社會資源,幫助困境家庭未成年人提升認識網絡、安全觸網、善用網絡、理性上網、陽光用網的網絡技能。
林陽認為,社會組織可通過公益創投項目或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獲得相應支持,可以擔負起青少年群體,尤其是困境家庭未成年人群體網絡素養教育拓荒者的新任務,肩負起網絡素養教育政府合作伙伴的新使命。
他還建議,要大力培育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在共青團的協調下,整合互聯網企業、高校專家、大學生、青少年家長、中小學教師、社區社工等社會力量,形成困境家庭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志愿者隊伍,提升困境家庭未成年人及監護人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法治思維,幫助困境家庭監護人能夠更好地管理未成年人的網絡活動和網上行為,并建立良好的監護關系。”
“困境家庭未成年人自身對網絡誘惑的免疫力提升,以及健康上網和安全上網的理念與行為的養成,需要形成全社會的合力機制。”林陽建議,在政策支持層面,應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調動社會組織、互聯網企業、社區民眾參與網絡素養教育的積極性。“要切實兜住困境家庭未成年人,尤其是900多萬農村留守兒童網絡健康和網絡安全教育的底線。”林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