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質量檢測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中國青年網記者楊茜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 楊茜 劉喆)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銳意創新、埋頭苦干,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李翠枝就“促進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共贏”向總書記進行了匯報。日前,李翠枝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感觸頗深,備受鼓舞和啟發。今年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李翠枝,帶來了兩份建議,分別是《關于加大食品產業質量安全信息科普力度和權威披露的建議》和《關于解決產業發展不均衡全面提高食品產業品質的建議》。
李翠枝表示,農牧業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重要產業,其發展關系到自治區的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等方方面面,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技術弱、融資難、風險大、轉型慢”等四個方面一直困擾著農牧民,阻礙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探索一些好辦法,幫助農牧民更多地分享產業利潤效益,真正同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
“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伊利集團這幾年重點在技術聯結、金融聯結、產業聯結和風險聯結這四個聯結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效解決了農牧民的實際困難,帶動整個產業鏈共贏發展,不斷把乳業做大做強。”李翠枝介紹道,“通過技術聯結,伊利舉辦了奶牛培訓學校、牛二代訓練營等活動,提高了牧民的養殖技術,幫助奶農增收30多億元;通過金融聯結,伊利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推出了‘青貯保’等金融產品,幫助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1143戶農牧民解決了‘錢’的問題;通過產業聯結,伊利推動養殖戶和種植戶簽訂協議,帶動種植戶增收;通過風險聯結,伊利幫助農牧民抵御市場風險,僅2017年就幫助農牧民消化過剩原料奶30多萬噸。”
從事質量檢測工作已經20多年的李翠枝認為,現在人們對“品質消費”的需求日益增長,對食品品質有了更多關注。“品質是一件大事,小到一杯牛奶,大到一個行業乃至整個國家,品質都是根本。我們做質量檢測工作的,就是要像為自己的家人一樣,為消費者守好‘品質關’。多年來,伊利不忘初心,始終堅守‘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了大家的信賴。”
“新時代下龍頭企業應主動擔當責任,引領產業鏈和農牧民共進共贏,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李翠枝建議,“希望國家可以規范引導,正面宣傳乳制品行業,增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同時希望國家能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通過政策、項目的傾斜,讓龍頭企業帶動全產業鏈以及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