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0日電(人民政協報通訊員喬曉瑩 王春楠 記者肖亮升)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建成將使我國全境大部分區域與歐亞大陸以及東南亞、非洲形成聯結,大大提高貨物通行的便捷性和經濟性。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將其納入“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庫,渝桂黔隴四省區市政府簽署了合作共建南向通道框架協議,合作前景十分廣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廣西、青海、重慶和民革中央的多名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聯名提案,建議將南向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按下南向通道建設的“加速鍵”。
聯名提案參與者之一,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常委、廣西區委主委巫家世說,委員們在提案中建議將南向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即在國家層面編制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戰略規劃,并在國家層面成立協調領導小組,推動沿線各省區市全力參與建設等,還建議建立以北部灣為樞紐的跨省、跨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涪陵至柳州、瀘州至遵義鐵路項目等南向通道關鍵基礎設施項目與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庫、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等進行銜接,并給予優先支持。將西部地區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邊境高速公路項目納入國家專項規劃。打造北部灣港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和成渝機場群,建設以貴陽為核心的西部貨物轉運中心。
“南向通道是服務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西部大開發建設發展,貫徹落實中央對廣西、重慶、貴州、甘肅四地發展定位的重要舉措,建設南向通道與中央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完全吻合。”巫家世介紹,去年以來,廣西主動抓住機遇,積極與重慶、貴州、甘肅密切溝通協商,主動赴國家有關部委和相關地區對接洽談,積極合作推進中新南向通道建設,努力發揮廣西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今年,廣西區域內的南向通道建設擬計劃投資39個項目,總投資1378億元,項目涉及鐵路擴能改造、公路、港口、集裝箱辦理站以及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
來自青海的全國政協委員馬志偉一直密切關注南向通道的建設進展。為了進一步了解南向通道陸海聯運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今年2月初,他到廣西實地考察了欽州港、欽州保稅港區和集裝箱辦理站,所見所聞令他大為振奮。他表示,欽州港是南向通道海鐵聯運樞紐,如果青海選擇從這里進出口貨物,不僅節省物流成本,還將收獲商機無限的東盟市場。
“南向通道的建成,將為青海省帶來巨大發展機遇。”馬志偉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將原本處于對外開放末梢的青海,推到了前沿。南向通道是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陸海新通道,也是一條出境大通道,青海和相關沿線省市都應該發揮優勢,加強合作,借船出海。
“去年,南向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零起步,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便由測試班列發展到常態化運行。”來自重慶市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新強介紹,今年1月中旬,南向通道首批進口柬埔寨大米采用鐵海聯運方式抵達重慶,正式告別傳統的海水聯運模式。“重慶市之前已和廣西、貴州、甘肅等省區達成合作共建南向通道的框架協議,現在周邊一些省份也有意愿加入。”王新強希望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各省市區定位任務,勠力同心共建南向通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馮鞏表示,“加快南向通道建設,助推‘一帶一路’和西部大開發”是民革中央2018年聯合西部七省區的重點調研課題。廣西在南向通道建設上具有很好的區位優勢,應發揮優勢,放大格局,充分研究南向通道建設方面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民革中央調研組將深入廣西等省區市研究論證,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交調研報告,努力將南向通道相關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