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0日電10日上午8時45分,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5位全國政協委員就“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回答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社記者:我想向黃潤秋委員提問。去年我們很多人能夠明顯的感受到身邊的空氣質量在逐步的變好,出現藍天的日子在顯著增多,說明我們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顯著的成效。但是,近期我們可以看到北京等地又出現污染天氣的反復,有公眾擔心我們的藍天是否能夠得到持續。所以,請問黃委員,您如何看待目前的環境治理形勢,以及您對于保障藍天的持續性有何建議?謝謝。
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黃潤秋:從全世界治理的情況來看,大氣污染治理從來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有一個過程和自身的規律。就拿英國來說,1952年倫敦的“煙霧事件”以后,英國的大氣污染治理也花了將近30年的時間才得到根本的好轉。記者朋友們,我們現在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大氣質量達標的還不到三分之一,只有29%,所以我們國家大氣污染治理仍然是任重道遠,來不得半點松懈,容不得半點的懈怠。當前國家也在制定到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三年行動計劃,我認為下一步大氣污染治理關鍵是在三個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一是我們的產業結構。京津冀也好,別的一些地區也好,污染之所以重,來源還是排放,排放還是來自于產業結構。京津冀“2+26”個城市國土面積只占全國國土面積的3%,但是3%的面積上排放著我們國家10%的二氧化硫,15%的氮氧化物,如果不在產業結構上做根本的調整,我們要從根本上治理大氣污染還是一句空話。二是能源結構,我們還是要改變偏煤的能源結構,京津冀地方不大,但是單位面積、煤炭的消耗是全國的五到六倍,所以要堅持把重點地區的煤炭消費總量要控制下來。另外在北京地區的冬季清潔取暖要穩步推進。三是交通運輸結構。我們現在相當多的大部分物料運輸是通過公路運輸的、通過重卡,我們要提高鐵路貨運比例,同時對重卡的超標排放要嚴加管控,當然大氣污染治理還得有區域的聯防聯控,因為它是相互影響的。另外還靠我們廣大社會群體的普遍參與,只有我們大家一起來踐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我們的藍天白云才能常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