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茜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李川 楊茜)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在聽完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關于推進產業創新和人才發展的發言后如此強調。
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令袁玉宇備受鼓舞。
2008年,袁玉宇從美國回國創業,迄今已走過整整十年。十年來,袁玉宇見證了中國在人才政策方面的重要變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不拘一格舉薦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極大促進了我國在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袁玉宇說,他在發言中回憶了自己作為歸國創業人員在回國發展這十年來所走過的創業之路,也感慨自己趕上了好的機遇、好的政策,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國內迅速實現了產業化。
“我們確實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成長,包括對人才的支持,對創新的支持,還有國家富強起來,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施展空間,這非常重要。”袁玉宇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的三個“第一”,是一個很高很精辟的論斷,因為建立創新型國家勢必需要以人才為基礎的創新驅動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講道,“現在有了天時地利人和,中國的向心力、吸引力更大了。本土人才、海歸人才要并用并重,使他們在報效祖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天時地利人和”,袁玉宇有著自己的切身理解。“創業環境的改善體現在全社會對創新的重視和對人才的重視上。10年前,你做一些新的技術可能并不被理解,包括政府部門不知道如何來支持你,也沒有現在的激勵制度和環境,所以更多是一種孤軍奮戰的感覺。”
“而今,已經與10年前有了很大區別,這從國家的人才吸引力上就可以顯而易見。”袁玉宇認為,國家強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國家強大不僅可以給人才提供更好的發揮空間,而且也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天時地利人和,最重要的就是人和。”在袁玉宇看來,十八大以后風清氣正的執政環境非常重要,歸國人才可以感受到公平公正,可以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親清型”政商關系,這一點非常重要。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到的“人才政策、創新機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袁玉宇備受鼓舞,表達了自己想法和建議。
“從人才政策而言,可以創建更利于人才發揮發展的環境,一直保持引才力度,再就是以更好的機制注重歸國人才的培養和加快其成長。”袁玉宇表示。
同時,袁玉宇在兩會建議中專門提到了對于創新產業鏈的扶持,“因為創新現在主要集中在研發前端,但其實我們需要一個深度改革,包括讓市場真正具有資源調配的決定性作用,減少行政干預手段,讓創新的產品盡快進入市場,最終通過市場作用來鼓勵創新,取得成功。”
歸國十年,作為一家高科技型企業的掌舵者,袁玉宇長期以來堅定為人才創建一個快速成長和自我發揮的平臺的理念,“給予人才充分的信任和充分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為他們提供容錯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讓他們敢于去創新,敢于去嘗試,能夠讓他們去創造價值,能夠收獲個人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袁玉宇坦言道。
如今,處于繁忙企業事務中的袁玉宇還擔任著團廣東省委兼職副書記,負責協管創新創業、聯系服務海歸青年等有關工作。
袁玉宇表示,這其實是賦予了他更多的責任,在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工作時,袁玉宇談到了對這份責任的看法。
“我其實就是把過去十年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力所能及分享給更多的年輕人,希望幫助他們快速成長,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袁玉宇說,國家的復興夢與個人的事業夢是結合在一起的,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本土人才、海歸人才要并用并重,使他們在報效祖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