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楊月 實習記者 石倩穎)3月8日下午,湖南代表團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梁穩根答記者問時幽默說道:“32年前,我白手起家創辦了三一集團,當時遇到的最大挑戰不是銷售,也不是搞研發,最大的挑戰是面對媒體記者的采訪”。
梁穩根代表發言。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月 攝
這位“低調”的董事長,談到三一的全球布局,可一點都不“低調”。
針對外國記者提出的“湖南不靠海不沿邊,如何布局‘走出去’戰略”的問題,梁穩根表示:“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非常有遠見,我們三一集團在這五年的國際化業務發展最好時期,年均增長25%,三一在德國、美國、印度等全球多個國家有15個工廠,其中在美國工廠占地1200畝、印度和德國的工廠占地600多畝。”
梁穩根解釋,三一集團等湖南企業能從內陸城市深入全球戰略布局主要有三點優勢。一是領導非常重視,五年前,在習近平總書記剛剛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湖南主要領導人就很重視推動企業的“一帶一路”沿線布局。其次是政府支持,湖南省委省政府除了在資金政策上扶持之外,還組織了34個國家的58位大使到湖南的企業走訪,加快了湖南企業“走出去”的速度。另外,湖南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了湖南工業園,借助這個平臺,三一重工借助這個平臺在當地建造了一座風力發電站,習近平總書記出訪南非時也參觀了該項目展臺。第三點便是產業對口,“一帶一路”建設主要以基礎設施為主,而三一重工的核心業務集中在工程機械、樁工機械、礦山機械等,再加上三一有銀行、保險、大學等產業,這些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要非常契合。
“這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們企業、為湖南甚至是全世界創造了‘天時’,領導人的重視、政府的支持以及沿線國家的配合造就了‘人和’。在這種情況下,不沿海、不沿邊也就不能算作湖南的劣勢,并且我們還能憑借‘魚米之鄉’的地理位置發揮‘地利’優勢。”梁穩根打趣說道。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出現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但工地往往是進口設備一家獨大。事實上,國產品牌并不是沒有,但由于缺技術、缺品牌,中國制造的產品一出場,似乎就被貼上了品質低劣的標簽。
立志“用極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去改變中國產品品質低劣的世界形象”的理念,三一不斷鉆研,終于在多個領域實現了突破。如今,三一的混凝土機械成為世界第一,挖掘機械打破國外壟斷成為中國第一,其他產品如樁工機械、履帶起重機械、港口機械,也成為國內第一品牌,國有品牌全面替代國外品牌成為現實,進口替代行動也極大提振了民族制造工業的信心。
展望未來,梁穩根認為,“一帶一路”對企業來講是重大的戰略機遇。“我們現在上百億的項目,有好幾個正在啟動。我們的目標是,在2022年,三一集團的海外業務量達到100億美元。我相信三一集團在海外的業務范圍會越來越大,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朋友圈會越來越大。”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