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9日電(人民政協報記者 李木元)3月8日,在全國兩會醫衛界46組小組會上,42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關于緩解臨床用血緊張的提案》,呼吁鞏固和壯大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建立跨區域血液調撥機制。
“從全國來看,我國臨床用血供應是不足的。前不久國家衛計委叫停了互助獻血,勢必會造成各地臨床用血緊張。”該提案的第一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吳德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后,無償獻血為臨床用血提供了重要保障。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增大,臨床用血量也逐年上升。以蘇州市為例,2011年底,蘇州市中心血站全血采集量為19.06噸,2017年底增長至23.36噸,增長了22.58%,采集血小板從11118個治療量增長到22491個治療量,增長了102.28%,如此高的增長仍存在冬夏季節性、O型及A型血及血小板供應不足。
吳德沛介紹說,盡管國家一直倡導無償獻血。但直到2016年,我國每千人口獻血率為1.1%,僅相當于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互助獻血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無償獻血的不足,但滋生了血頭利益鏈和不安全因素,取消互助獻血是對的!
為保證未來無償獻血工作的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保證臨床用血供應,提案建議加強無償獻血宣傳力度,普及科普無償獻血的知識,消除人們對無償獻血的顧慮;以世界紅十字日、世界獻血者日等為契機,大力宣傳無償獻血。鞏固和壯大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發揮國家公職人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榜樣作用,引領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無償獻血,使無償獻血工作常態化有序發展;充實固定獻血者隊伍,對捐獻血小板大于2次或累計獻全血量達3000毫升以上的志愿者額外贈送體檢卡,保障獻血者的健康;加大團體無償獻血的推廣力度,各級文明單位按照人員基數將適齡健康人員無償獻血比例規定為不低于10%和20%,同時團體內部設立專門部門和專人管理;增加固定或流動采血點和車的配置,在用血量大的醫療機構設置采血點。
提案認為,在突發事件、自然災害、季節性結構性血液供應緊張等情況下,應啟動應急預案,快速有效的跨區域調撥,組建無償獻血志愿小分隊,將規模較大(500人以上)、人員集中、易于動員的高校、部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納入獻血應急隊伍。
吳德沛還呼吁,隨著信息化提升,在全國范圍內建成一個獻血志愿者登記網絡尤為迫切,從而免除人口流動造成的志愿者流失。在國內任何地方都可以讓獻血者及其配偶、直系親屬直接用血,同時對已明確的不合格獻血者,免除重復采血、檢驗等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