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現場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9日電 9日下午3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在報告中指出,鍥而不舍抓落實,加速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我們牢牢把握改革正確方向,勇于啃硬骨頭、闖難關,黨中央部署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承擔的29項改革任務全部完成或結項,司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局面。
司法責任制全面實施。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分類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檢察官員額制全面推開,入額檢察官全部配置在辦案一線,實行員額動態管理。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建立檢察官辦案組和獨任檢察官兩種辦案組織,制定檢察官權力清單,檢察官在職權范圍內依法作出決定、承擔責任。與檢察人員職務序列相配套的履職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堅持放權不放任,全面開展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全程、同步、動態監督司法辦案。入額領導干部帶頭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1854個檢察院開展內設機構改革,一線辦案力量普遍增長20%以上。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堅決貫徹黨中央部署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2015年7月起在13個省區市860個檢察院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辦理公益訴訟案件9053件,覆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所有授權領域。2017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后,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0925件。這項改革兩年間完整經歷了頂層設計、法律授權、試點先行、立法保障、全面推開5個階段,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益司法保護道路。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有力推進。與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共同制定改革意見。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50個常見罪名批捕、起訴證據指引。充分發揮審前主導和過濾作用,督促偵查機關立案9.8萬件、撤案7.7萬件,追加逮捕12.4萬人、追加起訴14.8萬人,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不批捕62.5萬人、不起訴12.1萬人,其中因排除非法證據不批捕2864人、不起訴975人,依法糾正“王玉雷故意殺人案”。加強刑事審判活動監督,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3.5萬件,最高人民檢察院對“陳滿故意殺人案”、“譚新善故意殺人案”等11起重大案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重視律師促進公正司法的重要作用,發布保障律師執業權利規定,更加充分保障律師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推動建立維護律師執業權利快速聯動處置機制,監督相關政法機關糾正阻礙律師行使執業權利6981件。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扎實開展。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決定,2014年6月起在18個城市開展為期兩年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共對5.6萬件輕微刑事案件建議適用速裁程序,審查起訴周期由過去平均20天縮短至5天。2016年11月又部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人民法院適用該制度審結的刑事案件中,由檢察機關建議適用的占98.4%,人民法院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的采納率為92.1%。
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試點取得重要成果。2014年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北京市檢察院第四分院掛牌成立后,積極探索跨行政區劃管轄范圍和辦案機制。辦理跨地區案件和食品藥品、環境資源、知識產權、海事等特殊類型案件843件1332人
省以下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改革穩步推進。市縣檢察院檢察長由省級黨委管理,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由省級黨委或委托地市級黨委管理。政法專項編制由省級統一管理。成立省級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統一遴選入額檢察官。吉林、廣東等19個省份已實現省級財物統一管理,省市縣檢察院均為省財政部門一級預算單位。
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人民監督員一律由地市級以上司法行政機關選任和管理,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的關鍵環節一律接受監督,參加監督的人民監督員一律由司法行政機關隨機抽選,市縣檢察院辦理的案件一律由上一級檢察機關組織監督。2014年深化改革以來,人民監督員共監督案件9241件。
司法體制改革和現代科技應用深度結合。2014年建成融辦案、管理、監督、統計等功能于一體、四級檢察院全聯通全覆蓋的全國統一大數據辦案平臺,所有辦案一個平臺、一個標準、一個程序,實現網上錄入、網上管理、網上監督,數據自動生成。建成四級檢察院全聯通全覆蓋的全國網上信訪信息系統、遠程視頻接訪系統,減少人民群眾信訪奔波勞累之苦。探索人工智能在司法辦案中的應用,全面推進智能輔助辦案系統以及偵查活動監督平臺、案管機器人、智能語音辦案平臺、出庭一體化平臺建設,推動司法辦案更加高效規范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