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肖戎川) 3月9日上午10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了“金融改革與發展”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又一次坐上發言人位置,與記者暢聊。
周小川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網 陳杰 攝
會上,周小川就金融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去杠桿等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在被問及時下被矚目的加密貨幣時,他給出了這樣評價,“應該說,數字貨幣的發展既是有技術發展上的必然性,未來來講可能傳統的紙幣、硬幣這種形式的東西會逐漸縮小,甚至可能有一天就不存在了,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周小川時常會提及一些超前的論斷以及觀點。2017年,周小川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開放日上表示,如果經濟中的順周期因素太多,使這個周期波動被巨大地放大,在繁榮的時期過于樂觀,也會造成矛盾的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出現所謂“明斯基時刻”,這種瞬間的劇烈調整,是要重點防止的。此話一出,明斯基時刻又一度引發了金融界的一次大討論。
早在1992年,時任中國銀行副行長的周小川與謝平等人提出,人民幣可兌換不是改革的目的,而是實現改革開放總體目標必不可少的步驟,2002年,周小川執掌央行后,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速。2009年,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網站發布署名文章,首次提出創建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的新主張,而“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這一概念也長期被一些比特幣的信仰者們提及。
但談及當前的比特幣,周小川認為數字貨幣不應該是金融產品,他表示:“有一些技術應用沒有專注于數字貨幣在零售支付方面的應用,而跑到了虛擬資產交易方面。虛擬資產交易我們認為這個方向需要更加慎重,虛擬資產交易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也不太符合我們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方向。”在他看來,不應該去創造一種可投機的產品,讓人家都有“一夜暴富”的幻想,這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強調要服務實體經濟,虛擬貨幣應該加強零售支付方面的應用,服務于實體經濟。
他還說:“數字貨幣正在研發,在研發到一定程度會進入到測試階段,我現在能說的也就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