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曾小敏接受記者采訪。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茜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楊茜 實習記者 劉藝萱)“戲曲是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政府應助力其傳承發展,讓更多人接觸到戲曲藝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曾小敏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提出了“建立戲曲相關推廣機制”的相關建議。
曾小敏表示,希望建立戲曲數據云平臺,通過互聯網的傳播,讓戲曲藝術更快速、便捷的普及。現在大眾的欣賞習慣已經在改變,應該通過政府統籌將各地方劇種的優秀作品以及一些新的動態,都規整到戲曲數據云平臺里面,從而實現更廣泛的傳播。同時,她還建議設立業余戲曲考級機制。“讓戲曲愛好者,有一個專業的評定。從而讓他們更專業,更系統化地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戲曲藝術。”
此外,曾小敏還建議國家加大力度進行戲曲電影的宣發推廣。她認為,戲曲電影作為一種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電影,能以光影的方式把戲曲最精華的東西展現出來。但是90年代以來,戲曲電影已經基本銷聲匿跡了。曾小敏表示:“大眾的藝術選擇品種多了,加上很多商業大片的沖擊,戲曲電影如果還停留在沒有宣傳的狀態,是很難走出去的。記得梅蘭芳大師拍攝第一部彩色戲曲電影《生死恨》的時候說過,戲曲電影可以遍及到很多他去不到的地方。”所以曾小敏建議從政府層面去支持戲曲電影發展。“比如,在每個地區設立一到兩個專門播放戲曲電影的院線,這樣觀眾可以知道哪里可以看到戲劇電影,國家還需要對這些院線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同時,曾小敏認為戲曲電影下鄉、戲曲電影進校園,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方式。曾小敏也強調,戲曲要傳承發展,除了要有好的作品,還要有媒體方面的助力宣傳,“比如預留一個固定的板塊,定期、不間斷地向大眾展示戲曲的動態以及新人新作等,這樣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受到大家的持續關注。”
關于外來文化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曾小敏表示,要有文化自信。“我們最傳統的東西就是最有世界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戲曲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一個藝術形式。所以要有足夠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