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9日電 “中國汽車環保產業的升級,我們肯定不會受制于人”,全國政協委員、艾可藍節能環保科技董事長劉屹,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自豪說道。3月6日,劉屹委員與定位實戰專家顧均輝,就國內環保產業的技術現狀、發展趨勢,以及產業化發展的有效路徑探索,進行了熱烈研討,并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經驗參考。
國內環保產業高速發展:十年走完了西方國家二十年的路
“我回國的時候,大約是2008、2009年,(汽車尾氣凈化)國內執行的是第三階段的排放標準;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現在已經是第六階段的標準了”,劉屹總結說,中國用不到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二十年沒有走完的路,雖然起步晚一點,但是明顯比別人快。“對我們環保從業者來說,一方面有非常強的獲得感,另外一方面對我們的壓力也確實很大”,他接著說道。
劉屹非常關注今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他說,國家以極大的決心和力度,淘汰和報廢了黃標車和高污染車輛。2018年的工作規劃中,也提到要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這個詞的力度是很足的,實際上也就意味、代表著,國家對排放重點問題是很清楚的,也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劉屹補充說,良好的政策態勢,巨量的市場,給企業提供了一個無法復制的機會,“我計算了一下,過去五年我們企業每年保持著260%的平均增長速度”。
與劉屹觀點一致,顧均輝同樣非常看好中國環保產業的未來,并以數據論證了他的看法“2016年我國有53家環保上市企業,產值約1000億,相對于我國82萬億的GDP,這個數字還有上升空間。”同時,整個環保產業的利潤增長大于20%,全行業的增長速度是2位數,更是證明了環保產業未來的機會和空間。
推動環保產業化:“100%把事情說好,120%把事情做好”
正如劉屹所說,國內的技術和產品,目前并不比國外差多少,甚至性價比更高;但是西方國家數百年積累的品牌效應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趕上的。即便在國內市場接受度尚可,但是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要達到同樣效果還需要時間。
這也是顧均輝非常關注的點,他分析說,不僅要做好專業、產品等硬件方面上的研發、創新,更要學會在軟件上的打造。“我相信我們的專家、學者、研發人員聚焦在一個領域,有能力達到跨國公司的水平,但是我們離跨國公司的品牌光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強調說,要讓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消費者,都相信中國的產品是優質的,而不是廉價的。在這一點上,中國公司還需要向跨國公司學習,如何布局軟實力和軟資產。
要真正推動環保產業的產業化發展,顧均輝提出了具體建議,第一步就是要把產品做好。第二步是讓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行業者和潛在用戶“認為產品好”,從“產品很好”到“消費者認為產品很好”。用顧均輝的話說,就是要“100%把事情說好,同時120%的把事情做好”。
談創新創業:走一條差異化的路,與先行者“對著干”
作為2009年就回國創業的排頭兵,劉屹對于青年創新創業有著深刻的體會,“我們永遠相信后人比前人聰明,年輕人比我們更有辦法”,同時對創新創業者給予了高度評價。
顧均輝則直截了當地分享道,“一定不要走簡單重復的老路,不要跟在先行者后面去模仿和重復。”在他看來,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先行者,包括技術特點、產品特性,以及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走一條差異化的路。中小企業創業者要打敗大公司最好的一個戰略,就是“與他們對著干”,投入所有的人財物,走出自己的一條特色之路,這樣常常能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