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8日電(人民政協報記者 王碩) “中國直升機的發展要有長遠的規劃。”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吳希明想為中國直升機行業的未來呼吁。“直升機的研制需要10年左右,投入使用后將持續工作30年到40年。如果只盯著現在的需求,等研制出來了很可能需求已發生變化,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軍事迷們對武裝直升機武直-10、武直-19一定不會陌生。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種專業武裝直升機,武直-10被認為是世界上現代化和最具戰斗力的武裝直升機之一,將中國直升機技術向前推進了20年;武直-19緊隨武直-10橫空出世,這同樣是一款達到先進水平的專用武裝直升機,與武直-10一起形成完整的作戰體系。
而這兩款直升機的總設計師,正是吳希明。“現在我軍的直升機裝備量已經從十多年前的少于亞洲日本、韓國、印度甚至臺灣地區,發展到國際前三位,而且是國產裝備。”提起中國軍用直升機近年來的進步,吳希明頗感自豪。
“除了在軍事領域,直升機在民用方面有著更大的應用空間。”吳希明介紹,民用直升機可以高效完成搶險救災、森林防火、應急救援、公安執法、反恐維穩、人員交通、貨物運輸和大型裝置吊裝等工作。“在我國獨有的復雜自然環境和目前不均衡的經濟發展現狀下,直升機將比其他任何裝備對我國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特別是在相當長時間內,它將是幫助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建設的高效手段。”
面對這片“藍海”,吳希明卻有些擔心,“我們與通航機構、應急救援機構等用戶交流時發現,大家都在說‘現在國際上有什么,我們需要什么’。但是直升機的研制時間長,投入使用后持續工作時間也長。按照現在的需求,幾百個億,幾萬人員,10多年的時間投入進去,等到用的時候需求卻改變了,那重型直升機就無法高效的完成國家的需求了。”
吳希明委員呼吁,要建立直升機行業和我國國家相關行業發展的協調溝通機制,全面判斷和把握十年后至2050年國家發展對直升機的需求,提升重型直升機任務能力水平。
同時,吳希明透露,目前我國民用直升機的市場保有量約為400多架,據測算,未來10年,這一數值有望攀升至4000多架。我國直升機產業已經成為各國直升機巨頭竭力擠入和占領的市場。
面對巨大市場潛力,吳希明提醒,要警惕出現以直升機高新產業之名圈地和利用優惠政策行其他之事的情況;同時也要避免投入巨資,卻只為外國公司組裝直升機,并擠死我國直升機產業的可能。“全世界可以正常運營的直升機廠家總共只有個位數,因此我國直升機產業理性發展也需要國家高度關注和統籌安排。”
“最適合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設需要的直升機還是要靠中國人自己研發。”吳希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