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8日電(人民政協報通訊員 張倩 記者 范文杰) “先憋上大大一口氣,然后卷起褲腿,捏著鼻子,踮起腳尖,小心翼翼地找一個合適的地方。想必這應該是多數人在農村入廁的真實寫照吧。在農村,過去因為經濟條件差,農民對于上廁所根本不講究,好多家庭尋上一處空地,隨便用土坯、木板、秸稈一擋就是廁所了。”
關注廁所問題的正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何曉勇,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提出了《關于建立健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規范科學進農村“廁所革命”的提案》。他說,農村“廁所革命”是一項事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重大民生工程,同時中央把“廁所革命”提到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文明建設的高度部署推進,顯示這不僅是一項重要基礎工程,更是一項文明工程、民生工程。
何曉勇提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追求的重要內容。中央推動的“廁所革命”持續發力,率先從旅游業突破和普及后,逐步從景區擴展到全域、從城市擴展到農村,正向最偏遠、最貧困的角落挺進,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注腳。但在農村“廁所革命”探索實踐過程中,面臨著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體系不健全、處理技術和路線模式不規范、衛生廁所改造方式不標準、工程建設投資來源單一、管理運營體制機制無保障等問題,出現了建成后設施設備使用操作不到位,日常運行維護管理跟不上,排污處理不達標等諸多問題,如不盡快從治污標準、技術規程、建設模式、維護管理、資金投入等方面加以規范,做好頂層設計,勢必會造成無序建設、重復投資、使用效果不佳等嚴重后果,影響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達不到廣大農村群眾對改善居住環境、實現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盼。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焙螘杂抡f,“要因地制宜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由于農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和處理量、設施建設、排放受體等與城市有較大差異,應建立適應不同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體系,補齊各地農村生活污水排放設施建設工藝和標準規范這一短板,科學引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規范化、系統化建設。”
他還建議,應加強頂層設計,確定不同區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廁所改造技術路線。根據各地農村房屋結構使用特點和風俗習慣,編制合理適用的規劃設計方案,把農村廁所改造統一納入美麗小城鎮、美麗鄉村建設中,鼓勵引導農民科學建房改廁,減少不規范和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科學推進“廁所革命”。
此外,他提出要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藝和技術規程,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應依據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生產工藝和工程建設安裝技術規程,建立政府引導支持與市場化機制相結合的管理運營機制。
“小廁所大民生,要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就以‘廁所革命’為突破口振興鄉村!焙螘杂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