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導演尹力。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8日電(人民政協報記者 趙瑩瑩) 9914家影院、53824塊銀幕、年產票房超過500億元……自去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以下簡稱《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一年來,我國電影市場空前活躍,成為文化藝術領域和文化產業中一大亮點。
“10余年的時間,票房從9億元到500多億元,足以令電影人歡欣鼓舞。到今年年底,中國電影成為全世界第一大票倉將毫無懸念!比珖䥇f委員、導演尹力在3月7日小組發言時表示,我國正處于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除了做大市場,還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就像裝修餐廳一樣,除了水晶吊燈、桌子餐具,關鍵還要看吃什么!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施行,對建設電影院、增加銀幕數等給予了土地和稅收的扶植。來自非傳統電影界的資金介入,每天28塊銀幕的增長速度令人瞠目。隨著2018年電影大幕徐徐拉開,《芳華》《無問西東》《紅海行動》等不同類型的國產影片接連受到追捧。剛剛過去的2月,票房以101.4億元刷新月度紀錄。
“電影整體的生產是從源起到終端,源起指創作、制作,終端是院線、影院、票房、營銷。目前,我國電影創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尹力認為,這是對電影人的要求,也是對電影主管部門、文化主管部門能否在新時代開闊思路、拓展題材來彰顯文化表現力的考驗。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透露,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銀幕數量預計超過6萬塊,年產影片約800部,年票房預計達到700億元。
隨著政策不斷放開,越來越多海外電影在中國上映時間差縮小,甚至實現了同步上映。與此同時,海外投資人也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分享到更多的“蛋糕”。如此形勢下,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人做好準備了嗎?尹力始終心懷憂慮。他反復呼吁在法律層面健全電影制度,讓創作、制作有法可依,同時加強對后續影視人才,特別是導演人才的培養。
“講好中國故事,我們要培養好自己的導演,提升電影質量要從培養青年導演梯隊抓起。”尹力提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已連續3年發起“青蔥計劃”,旨在挖掘有潛力的青年導演,扶持優秀的電影項目,并為其搭建優質業內資源平臺,為推動中國電影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后備力量。迄今,已有近千名青年導演和近百位影視界同行參與其中。
“從2035年到2050年,更年輕一代的創作者,將用他們的才智讓中國的電影異彩紛呈,不光是電影大國,還是電影強國;不光吸引中國的觀眾走進影院被感動、被震撼、被征服,還要走出國門,讓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通過電影了解中國!奔铀僦袊娪肮I的現代化進程,讓中國電影大國與先進的工業和技術能力相匹配,真正以實力發展成為電影強國。尹力的這一觀點,成為很多代表委員的共識。
據了解,2018年是電影創作質量加強年,相關部門將著力提升電影創作質量,推出更多反映現實主義精神、具有藝術思考和人文情懷的精品力作,滿足觀眾新期待。
“過了50年、100年,后人通過影像了解今天這個時代,感到不遺憾、不缺席、不無語,這才是中國電影真正的希望之光。”尹力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的加速推進,中國電影市場還有很大的“藍海”等待開拓。培養更多的觀眾、培育更大的市場,都是對行業發展的前瞻性布局。